?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环境污染等成为黄河中游地区潜在生态风险。
??任保平:黄河中游地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区,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可以说气候环境条件是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脆弱的重要因素。
??在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脆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限制,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黄河中游地区还存在水资源利用粗放、工农业用水效率低等问题。二是水土流失的制约,随着黄河中游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三是环境污染的制约,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给黄河中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且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环境承载力弱,导致生态治理难度增大。四是“九龙治水”乱象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以及公众参与治理不足等问题。
??如何打开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把发展生态优先型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开辟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任保平:结合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存在问题,需要从流域治理的整体层面入手,统筹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从“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思路出发,以绿色发展打开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一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开辟黄河中游地区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该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要从构建生态保护机制、建立生态优先型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绿色产业三个方面着手。在构建生态保护机制方面,各地方政府完善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标准,根据区位及自然禀赋特征等建立差别化的考核机制;在建立生态优先型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在加快生态修复的同时,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用水结构、用地结构等,打造生态优先型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煤炭生产等能源行业以技术、绿色、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把发展生态优先型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开辟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培育绿色产业上,要提高煤炭等传统工业资源节约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要加快形成新型能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型产业主体。
??二要注重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实现皇冠428428娱乐娱城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包括目标协同、机制协同、河江联动三个方面。目标协同,坚持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齐头并进;机制协同,坚持中央统筹、省(区)负总责、市县落实的组织机制,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落实各省(区)和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强化流域内水环境保护修复联防联控机制;河江联动,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应鼓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学习先进经验并加强合作,在产业转移、产业分工等方面形成紧密联系,增强长江流域对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要促进产业发展。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续动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黄河中游地区的产业发展根据现阶段基本状况应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三个方面进行战略设计。
??四要加强共建共享。加强共建共享,要做到共建与共享的辩证统一,既追求共同享有,也要求共同参与。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三是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五要促进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要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新型文化产品。
??六要加快城市群建设。以郑州、西安和太原为中心的几大城市群具有人口优势、能源资源优势、工业发展优势以及空间优势,随着当前国内大循环的展开,要做好承接部分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准备,积极建立内陆型核心城市群。要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红利叠加效应,推动这些城市群以新经济和现代产业为载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深化市场化改革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
??任保平: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该地区生态脆弱,在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时,应结合自身基本状态和限制条件制定发展路径与政策。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将黄河中游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生态良性恢复,构建黄河中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机制。在经济建设中要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要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
??二是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旱作梯田、淤地坝生态工程建设等。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差别化的生态恢复措施。要着眼于减少水旱灾害,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增强应对灾害能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
??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推动中央统筹、省(区)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流域管理部门和区域行政部门的协作管理努力建设幸福河。一要建立党政负责、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省(区)和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建立新型治理及考核机制。二要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治水职责,整合流域资源,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消除“九龙治水”乱象。
??四是在开放合作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积极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如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省份,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拓宽对外开放的道路。其次,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让黄河中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优势。另外,还应重视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皇冠428428娱乐娱城国内陆对外开放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强化自贸区先行先试、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优化属地经济结构,构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培育黄河中游地区新的竞争优势。
??五是深化市场化改革。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投向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动态水权管理、水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在水资源利用中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的思想,把水资源作为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节水定额标准体系为基础,建立反映水资源供求与供水成本的动态水价调整机制。再次,支持对黄河中游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立生态-经济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最后,在黄河中游地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流域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开拓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创新道路,通过制度红利促进发展,进而推动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体制改革中,需要黄河中游各省(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动资源的自由流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