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研究传播

水文化研究传播

当前位置: 皇冠428428娱乐娱城 > 水文化研究传播 > 正文

刘馥一家 三代治水

发布日期:2020-06-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人物简介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汉末年曹操的部下,扬州刺史。他在治理扬州期间兴修水利,并修造城垒以加强城池的守备,颇有功绩。
刘馥及儿子刘靖、孙子刘弘,祖孙三代,为皇冠428428娱乐娱城国古代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水利世家。
二、人物事迹
      刘馥开吴陂灌溉稻田,吕蒙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功利及人。当地人因灊山庙在吴陂旁侧,因此用他二人的名字来命名祭祀。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水利工程滋养了江淮方儿女,有的沿用至今。他的儿子刘靖虽贵为王侯,但仍承继父志,修筑了京城地区有史以来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孙子刘弘为镇北将军,接续祖业,“亲临山川,指授规略”,派兵为工,召王为民,大修水利,使荒废的设施重新恢复了效益。刘门三杰,献身水利,泽被一方。
      两千余年来,灌溉江淮腹地十余万亩田地,是皇冠428428娱乐娱城国古代著名的系统性水利工程。后人感于“三堰余泽”,在七门堰堰口,立起了一座“三刘祠”,用以纪念刘信、刘馥和刘显三位为这个古代著名灌溉工程作出贡献的官员。
      据史料记载,刘馥之子刘靖虽然也官至将军,但他秉父遗风,守地修渠治水。刘靖在戾陵堰的修建过程中,“登梁山以观源流,相湿水以度形式”,观察地形,勘察漯水。在北地的朔风声中,他选定的地址上修筑了戾陵主堰,取水口位于上游北岸。此堰因在戾陵附近,故而得名。在戾陵水门,下接一条引水干渠,因形似车箱,故名车箱渠。通过车箱渠分出一部分河水,平地导流,注入蓟城西北的高梁河。再沿高梁河西岸开支渠,以达到灌溉农田、发展水稻生产的目的。这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政绩。它在山洪爆发的时候可以用来防洪,山洪乘場东下,使农田免遭山洪侵害。渠堰修好后,在平时可用以灌溉稻田,“灌田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余万亩”,取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图说水利名人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